这六种做法对孩子想象力伤害最大
01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创新元素早已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和以往相比,无论是我们的出行方式,还是购物方式等等都在逐渐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都已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乃至教育方式。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哈佛大学教授Tony Wagnar曾经提出“未来七大生存技能”:
1. 问题解决与批判思维能力;2. 合作与领导力;3. 灵活性与应变力;4. 自主性与创业能力;5. 有效的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6. 信息的评判与分析能力;7. 好奇心与想象力。
其中第七条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和创新的时代里,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未来能够游刃有余地行走在这个社会中。
蒙台梭利说:想象力和抽象能力是大脑的两种重要能力。
儿童时代正是充满着想象力的黄金时代。想象力是儿童生活的媒介,是儿童很珍贵的一种素质,也是衡量儿童大脑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儿童之所以对绘画和诗歌等有着天然的兴趣和创造才华,与他们的想象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儿童的想象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能。但是,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却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在摧毁着这种想象力。
在这样的教育机制下,以致不少的孩子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极其缺乏想象力。这不是孩子的错,而一定是我们父母或老师在教育方式上出现了某种问题。
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家长的有些行为是在以爱的名义下打击孩子的想象力。比如:
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上各种名目的培训班兴趣班等;
怕孩子做不好而替孩子包办一切;
觉得孩子的想法太荒唐而急于纠正;
只给孩子提供唯一的标准答案;
以担心孩子耽误功课为名而阻止孩子去探索;
害怕孩子受挫而不愿意让孩子尝试
……
当父母这么对待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的想象力。看似爱孩子的我们,却成了孩子最大的伤害者。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认为:
在一定意义上,好奇心、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
的确如教育专家所说的这样,想象力天然地植根于孩子的内心深处。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想象力,只是在很多时候成年人对此抱着一种不屑一顾或不愿正视的态度,有时甚至在有意无意间压抑或打击了孩子的想象力。
02
如何面对和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想象力,这对我们每一个老师和父母都提出了挑战。
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灵魂中,才能让孩子产生真正的思考,才能让孩子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父母或老师不要阻止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就拿画画这件事来说。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有了绘画的兴趣,就开始把孩子往各种美术培训班里送,殊不知,这恰恰是在扼杀孩子的想象力。那种让孩子照着老师已经画好的作品去依葫芦画瓢画一遍,这只是临摹,不是在绘画!这种行为限制和扼杀了孩子的思维想象力!
曾有一位知乎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许他的这种经历可以给我们一点在孩子教育上的思考。
他本人是一个学画画的艺术教育博士,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知名画家。在他启蒙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只是给他买了一套彩笔及各种本子。他小时候随手的涂鸦就有好几麻袋。虽然家中大人全部都是画家,但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下,并没有任何人给他专业的绘画指导。
网友很庆幸自己在小时候没有被已是画家的大人传授绘画技法,他们所做的只是在引导他对画画的兴趣和热爱,完全没有压力,只有喜欢和随性。然后等到他逐渐长大的时候,自然就对绘画艺术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依赖,用他的话说就是一种面对白纸就开心的状态……
所以,对一个喜欢画画的孩子,不是要教孩子具体的绘画技法,也不是要让孩子去照着老师的作品去临摹,这些都是急功近利和短视的教法,会打击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越小,想象力越不受拘束。还是以孩子画画这件事来说,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少一些具体技法上的指导,多一些兴趣方面的激励和引导,这才是教育的关键之一。有了正确的引导,孩子在想象力的驱动下,画出我们成年人也不一定能画出的作品。
诚如毕加索所言:
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孩童一样去画画。
就像我的女儿,她从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涂鸦,我就只是给她创设能让她随心所欲画画的空间,让她的想象力在一方小小的白纸上尽情挥洒。
在《发现孩子》一书中有这么一段关于孩子想象力的文字:
在培养儿童想象力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阻止他们自发进行的那些活动。虽然这类活动有时候会显得微不足道,但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我们不要自欺欺人,以为自己可以“创造智能”,这就像我们只能观察和等待小草萌芽和微生物自然裂变一样。除了观察和等待,我们最好什么也不要去做。
当我们为孩子规定一个正确的路径,我们就扼杀了他无数个可能性。孩子儿时总是被我们不断地用旧观念来纠正“错误”,长大后还能有勇气不断地发挥想象吗?他们小时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长大后能够完美地转化为创造力吗?
微博上有一位网友说得很好:
我赞成自由的空间能让孩子自由发挥。反对把孩子管太紧,什么都要求唯美――衣服别弄脏,别乱跑,要写好字,要听话,要爱护……孩子成天就记这些“条款”,还谈什么创造?
童年是孩子最富有好奇心与想象力的时期,也是最敏锐最大胆的时期。
所以,孩子的想象力不用刻意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在教育上,并非家长做得越多越好,有时恰恰相反。孩子本身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他在生活中很少遇到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做的限制;并且早早接触了书籍,想象力就可以得到正常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电子媒介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似乎都难以绕开绕开手机、电脑等。孩子面对这些电子媒介物体,缺乏天然的免疫力,作为父母,当然有责任在这方面为孩子把好关。
多年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共同研究得出结论:在所有的电子媒介中,对儿童最为有益的是广播,当然也包括各种适合孩子的优质音频内容。
因为广播或音频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而长期看电视节目就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想象力,甚至有专家说影响孩子的智商发育。
研究还发现,那些接触印刷媒介(即纸质书籍)多于电子媒介的中小学生在道德水平和认知水平都得分高。因此,要鼓励孩子多看书和多听广播(音频)。
孩子广泛的阅读能够给孩子带来思考,帮助孩子搭建起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快速建立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想象力做好铺垫。
03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是我们该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呢?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并不一定非要通过那些非真实的神话、童话故事和心理意象来进行,而应该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的情景,让孩子通过已有经验的拓展,“校正和扩展他们的新的观察”,使他们的想象力不断发展。
在这里,要多费一些笔墨来说一说大家可能早就知道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五十年前的美国:
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听后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幼儿园的薇拉小姐教的”。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母亲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令人吃惊,说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及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O”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
3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都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白天鹅被剪掉翅膀不能飞的故事感动了。
这位母亲是这样说的:“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他们早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26个字母的小水塘。”
这个故事听了让人颇为感慨,我们又有多少父母和老师剪掉了孩子童年充满想象力的翅膀呢?
心理学家林崇德等专家研究发现,儿童最重要的创造性萌芽,就是好奇心和想象力。
显然,这需要父母给予孩子自由的成长环境和正确的教育引导。
是谁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俄勒冈大学教育心理学家巴格托列出了一项清单:
凡事要求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培养对权威的服从和畏惧;
只让学生完成老师的课题;
打击学生的创造思维;
阻止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思路;
嘲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打消儿童挑战高难度任务的尝试;
用格言证明观点
我很赞同知乎上一位网友所说的观点:
教育界一直有个共识,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的,其实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的是知识,而家庭教育教的则是学校里不教的东西,比如人格成长、亲情完善、为人处事,以及自由与创造。如果自己做不到那么好,那就尊重孩子的想象,少瞎管教,多引导,便是最好的家教资源。
小朋友最怕的是从小就过度学习和管教。那些折腾在各种培训班的童年时光和经历,用来看世界,多好。
儿童的想象力与儿童的语言黄金期几乎是同步的。3-6岁为第一黄金时期,7-12岁为第二黄金期,父母若能能紧紧抓住和保护这两个时期的语言发展与想象力,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父母们创造条件给孩子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每一个孩子都会表现出他特有的精彩。
有人说,父母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父母的关注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父母的启发性提问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欣赏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哪怕是听起来是很可笑的想法;
用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孩子的想象潜能;
通过广泛的阅读来提升孩子的知识储备;
亲近大自然,让大自然成为孩子想象的资源宝库;
利用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04
如果孩子没有自由的玩耍,就不可能有好奇心和想象力。
教育专家孙云晓说,
户外活动可以由近及远,从家附近的小公园到郊外的大自然,孩子探索自然世界的路可以越走越远。实际上,孩子对家周围的变化是很敏感的,一花一草一鸟一虫都会引起孩子的无限乐趣,这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天堂。
父母平时有空多带孩子开展一些户外自由活动,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很好方式之一。
一位诗人朋友的一番话深深打动了我,他说,他在童年时代没有被父母早早地绑在功课的“战车上”,而是拥有一个自由自在的童年。小时候的他常常在地上一蹲就是半天,不是在看蚂蚁爬行,就是在垒土玩泥巴,或是傍晚时分躺在草地上仰望着星空遐想……诗意的童年让他到现在还保持着一颗童心。
知名物理学家潘建伟院士说,自己的童年整天在山里玩,12岁还不怎么会写作文,但是快乐的童年成为他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沃土。
05
想象力是孩子创造的翅膀,是孩子开启激扬人生的号角。
现在呵护好孩子的想象力,就是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富有想象力的童年,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充满想象力的自由幸福的童年远比考100分重要百倍千倍。
不要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却让孩子输掉了整个人生。
我们不要无视孩子的各种天真问题,也不要看轻孩子的各种奇思妙想,请记住,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当我们看到孩子能自由地游弋在想象力的星辰大海中,孩子与你眼中的世界都将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真爱孩子,就请像捍卫生命一样守护着孩子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