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主》中文惠君领悟到的“养生之道”具体指什么?
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出处】《庄子·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唐·成玄英疏:“遂悟养生之道也。”
《养生主》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创作的一篇文章,载于《庄子·内篇》。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部分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遵循事物的规律,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第三部分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与世推移,以游其心,安时处顺,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创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是历史上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沧桑巨变,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和前途充满了迷茫。
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中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找缝隙求余地,避免被摧残或奴化,以保全本性,修养延续精神生命。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
庄子。养生主中心观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是什么
这一章是承接上两章养生主中的文学常识的养生主中的文学常识,第一章《逍遥游》告诉养生主中的文学常识我们怎样可以解脱自己,从物质世界中升华而出。第二章《齐物论》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养生主中的文学常识的“道体”,万物真实的本原。第三章就是《养生主》自然就是落点到人,而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养生主中的文学常识了生死。整个一章都在告诉我们如何了了生死。首先要明白我们肉体的生死只是自然的一个现象,所以我们才能冷静客观的对待我们的人生。首先通过庖丁解牛告诉我们人生即使超凡脱俗也应当谨慎小心,因为伟大之处,往往最终回归平凡。
然后通过右师告诉我们,外型外貌,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人应当具备超然独立的人格,这样超然的人格,将超越物理的限制,发挥人最大的潜能。最后通过老聃之死突出了中心思想:薪尽火传。死亡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真正恐惧的并不是死亡,而是死亡以后不晓得到哪里去。所以只要相信精神的生命永远是光辉、明亮着的,则不会畏惧死亡。而能够找到这个能使我们生死、生命光辉延续的原本,这个原本,就是“道”,懂得真正“道”的所在,才是真正的养生。
二、庄子的《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庖丁解牛》,就是假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阐述庄周的“养生之道”,而它的客观意义却远远超出庄周写这个寓言的主观意图。庄子写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庄子认为社会上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生活在矛盾斗争中,很易受损害。要想保全自己,就得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技经肯綮”与“大辄”,只找空隙处下刀,意即避开矛盾,用逃避现实的办法以求得个人的生存。这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自应予以批判。但就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本身说,它在客观上阐明了一切事物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通过长期实践,又善于思考,就能认识和掌握规律,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行动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