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让延缓衰老不仅仅是个梦
权倾天下如秦始皇、埃及法老等,他们寻求长生的种种努力,在现在看来,可能都是瞎折腾。只有现代科学的发展,才让我们相信,延缓衰老不仅仅是一个梦。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国民锻炼的建议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周不少于75分钟的激烈运动或者150分钟的适度运动。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每天都应该运动90分钟。
“运动,哪怕三天才有三四十分钟的激烈运动,也能延缓压力引起的细胞衰老过程。”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对那些一听“30分钟以上的运动才有效”就头晕腿软的懒人来说,这个消息绝对能让他们重燃“动志”。
心理压力是如何压榨我们的?
关于心理压力在细胞水平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一直是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课题。要了解他们做出的努力,先来说说这类研究涉及到的一个关键名词——免疫细胞的“端粒”结构。端粒是DNA上个头娇小的部分,类似于鞋带末端的那个塑料头。它就像一个防护罩,能让线粒体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端粒的长度被许多科学家视为生命的“指示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综合的遗传影响和长期承受的压力水平,这些因素相加后对机体产生的影响,都体现在端粒长度这一指标上。另外,过短的染色体端粒还和一系列健康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就包括冠心病、糖尿病等“催命鬼”。
200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主导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确切的机制尚未明了,但是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长期的心理压力不仅在宏观上影响我们的身体,在机体的细胞水平上也有深远影响。长期心理压抑,免疫细胞的端粒就会变短,造成组织老化、疾病频发。
运动是怎么起缓冲作用的?
这项最新研究的主导者之一,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分子生物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博士,是1985年发现端粒酶的先锋人物之一。她也因此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研究证明了运动可以作为“压力缓冲器”,能防止端粒因压力而变短。
研究人员选取了63名绝经后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很多人都需要照料有痴呆症的老伴或者父母。经过心理测试后发现,她们在最近的一个月里,都处在慢性而较强的压力之下。在为期三天的实验中,每天结束时,研究者都要求她们报告这天进行激烈运动的时间。所谓“激烈运动”,标准就是让人心跳加快,最好还能出点汗。以此为依据,根据是否接近于达到政府建议的国民运动标准(三天内激烈运动不少于33分钟),他们把这些参加实验的人分为“运动组”和“不运动组”。在研究过程中,专家们还要检测受试者的免疫细胞内染色体端粒的长度。
结果发现,精神压力和端粒的长度相关,会缩短免疫细胞的青春。精神压力比较大,又不怎么锻炼的那一组,染色体端粒的长度缩减。换句话说,压力只会影响不爱运动的人的端粒长度,对经常运动的人却无可奈何。
“当然,这一结果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支持。”研究者之一、该校的精神病学系副教授伊莱·普特曼博士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生活压力加快细胞老化进程时,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只要大家每周的运动量达标,就能将这种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当然,研究只是冷冰冰的事实。从实际考虑,精神压力较大的人通常懒得运动。所以,研究人员的关注焦点应该是如何鼓励压力较大的人参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