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无奈、怀疑、愤怒都是来源于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么,如何走出这种“己所不欲,偏施于人”的怪圈呢?
第一,要反省自己。
在两性关系中,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无奈、怀疑、愤怒都是来源于自己,或者是儿时的种种不快乐,只不过投射到了伴侣身上而已。所以,当我们跟伴侣出现种种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应去指责和抱怨对而是应先反省自己。
可是,在我们评判别人的时候,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们其实是在说自己,一旦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纠正自己的看法,不再对他人乱加评判。因此,每当你兴起攻击别人的念头之时,内心要有个声音跳出来呵斥自己:“是我的问题,是我的情绪出了问题,不要转嫁到他人身上。”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费里尼说得好:“我们在攻击别人时,心灵深处多少都会觉得自己该对攻击负起一些责任,只要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开始痊愈了。”只有承认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把别人无辜地卷入这场无谓的战争,我们才会意识到攻击别人背后的真正心理动机。
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电影《林则徐》,有个场景给我印象很深: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去广州禁烟,一次他处理公务时勃然大怒,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旁边的人吓得大气儿都不敢出。这时他抬起头,看到大堂上面挂着的一块匾额,写了两个大大的黑字一一制怒。林则徐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因此谢绝了仆人的代劳,亲自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
从投射原理来看,当着别人的面发火,就是把自己的火气转嫁到他人身上,这是一种缺乏涵养的表现。火气太大的人,应该像林则徐那样,要有自知之明,加强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否则既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
第二,要停止评判。
在人际交往中,在亲密关系里,我们习惯于扮演公诉人、法官和辩护律师的角色,要么动不动就想控告对方,要么随便下结论,在头脑里给对方判了刑,或者在对方批评自己的时候总是在狡辩,其实我们越这么做,越会把自己变成另外一种可怕的角色一囚犯。在这种无谓的评判中,我们无形中把自己囚禁了起来,身心痛苦,不得自由。上一章提到,唯有心怀恐惧的人,才会靠不断地批判别人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因此,要放下心中的评判,多用慈悲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多发现别人身上的善,这样怀疑和恐惧才不会重返你的心中。
第三,要学会认错。
不要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了:“老婆(老公),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我攻击你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我害怕,我觉得自己不够好,希望你原谅我、帮助我,跟我一起分享快乐,也跟我一起分担痛苦,好吗?”这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卖菜的妻子朱女士,最后对丈夫杨先生的一番表白,那一刻她泪流满面,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只有当我们将无端的攻击转化成爱的呼唤时,伴侣才会真正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帮我们抚慰内心的那份酸楚和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