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不要耿耿于怀,不然一辈子就会沉浸在其中
楼市暴涨你会惜售房产吗?朋友老侯有一处多余的房产,当初25万元买的,现在赶上楼市红火,可以卖到75元万,他问我该不该出售,再不出售,房市恐会下滑。但是房价还在往上涨,如果现在卖掉,将来后悔怎么办?
于是,我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老中医陈纯仁写的《银元时代生活史》给他看。陈纯仁是原是上海滩的名医,后来定居中国香港。在其作品中,陈纯仁讲了这样一段读来颇感沧海桑田的故事。
清末,著名古董家丁福保,花800块银元买了上海一块地皮,十几年后卖得136 000块银元,增值170倍。陈纯仁对此十分钦佩。
在丁公的指导下,陈纯仁花5 200块银元从农民手中买了上海愚园路的一块地,当时愚园路只是一片荒芜。
三年后,愚园路增建了基础设施。有人向陈纯仁开价30 000块银元买此地。
陈纯仁有意出售,但害怕卖早了自己会后悔。便又向丁公请教。
丁公的回答滴水不漏:“照短线来说,你卖掉并没错,但以后的涨跌,你不要再放在心上。”
多年以后,地价已涨到10万元以上。
几十年后,读陈纯仁的文字,仍能感觉到隐隐的遗憾。
人云“世间没有后悔药”,但对投资之事若能“讲究心理卫生,置若罔闻”。就不致于产生太大的后悔。
外重者内拙
低买高卖,是最基本的商业法则。但涉及大宗投资的时候,一个人的决策就不见得那么理性。
玩过牌的人都知道,赌注大小,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发挥水平。假如人真的是理性的,赌博技巧就应该是一样的。
庄子曾经讲过一则寓言:有一个赌徒,用瓦器作为赌注的时候,赌技格外高超。当有人拿金属带钩作为赌注和他赌博时,他就有点发挥失常了。后来,又有人拿黄金作赌注和他玩,结果他一败涂地。
庄子总结说:“外重者内拙。”对外物看得过重的人,理性一定会受到影响。
曾有一个收废品的小贩,靠着勤奋与聪明积累了百万身家。某年铁价大跌,“破烂王”拿出100万存款,又从银行贷了200万囤积了一批废铁。不久,铁价从1.2元/公斤涨到1.8元/公斤;又过一周,从1.8元涨到2.2元。
“破烂王”想出货了,但他想:如果再涨怎么办?再等一等。又过一周,从2.2元涨到2.8元。
“破烂王”说:涨到两块九就出货。话音未落,价格已经跌到2.5元。
他幻想价格还能回升,但价格第二天就落回到1.5元。
当他在为“卖,还是不卖”踌躇的时候,价格已经掉到0.9元了。
他最终的止损价格是0.6元。
除了具体数字有些出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一个悲惨的结局,因为这次风险已经超出这位靠锱铢必较起家的人的承受范围。或许在过去的时候,他有过不少靠金属价格波动获利的经验,但这次实在玩得太大了,又太追求“完胜”了。
投资额的大小,到底是怎样影响人的理性决策的,这是行为经济学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