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开始了,软性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
咖啡、糖和可可价格普遍反弹; ①CNBC经济学家Elliot Smith报道,过去几周,咖啡、糖和可可等软性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在冠状病毒危机最严重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剧烈波动后趋于稳定; ②纽约洲际交易所(ICE) 12月交割的咖啡期货本季度迄今上涨近15%,7月中旬开始大幅上涨,8月初达到四个月高点;咖啡价格在3月底飙升,因为各国开始囤积咖啡。
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极度疯狂!
在大家的印象中,我国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降,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出现了全行业亏损,企业大规模关停并转,工资大幅下降,大量工业下岗,形势异常严峻。
但是,2016年春节以来,国内黑色系品种持续走强,焦煤、焦炭、螺纹钢、铁矿石等期货多次出现涨停。就在昨晚夜盘主力合约中:铁矿石收涨5.3%,焦炭收涨5%;焦煤、动力煤分别收涨3.8%、2.8%。螺纹钢收涨5.2%,盘中一度涨超7%;热轧卷板收涨2.9%,盘中一度涨近5%。部分商品毛利达到近七年来最高值。
从历史上来看,即便是在政府大规模刺激经济的2009年,也难有如此高的盈利,持续时间也没有超过3个月,多数阶段为2个月左右。更为奇怪的是,4月20日,在煤炭、钢铁、有色等大宗商品价格疯狂上涨的同时,这些行业的股票却在暴跌。
二、那么,谁导演了这轮疯狂?
决定煤炭、铁矿石、钢材价格的需求的增减,而决定其价格斜率的是供给侧改革。总结来说,供需格局变化推动这波上涨行情:
需求侧:一季度数据显示,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房地产投资和信贷投放同比皆有较大幅度增长,带动对中游钢铁、建材、水泥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继而导致铁矿石、煤炭等需求大幅反弹;
供给侧:国家统计局局长昨日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国内钢铁、煤炭产量都是负增长。其中,粗钢产量下降3.2%,原煤产量下降5.3%。产能收缩及设备开工率不高,导致供给弹性较小,同时企业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供给量整体下降。
国际侧:一、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延迟,美元持续贬值;二、经济持续疲软,各国均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给价格上涨创造了较大空间。三、全球最大的铁矿生产企业必和必拓将铁矿石产量指导目标下调了1000万吨,力拓宣布铁矿石产量不但不增加,2017年还要下调2000万吨。
三、大宗商品的价格是否还要上涨?
一直以来,《矿业界》认为2016年仍是中国矿业十分艰难的一年。然而今年一季度,大宗矿产品价格快速增长,似乎矿业的春天到来了。但是,我们仍坚持我们的观点,认为这只是昙花一现。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中国第一季度GDP增速为6.7%,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低的一个季度,并不是所谓的“开门红”。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经济持续疲软,GDP增速并没有好转,全球经济总体增速仍位于10年来较低水平。另外,国际上高盛等机构对全球经济的预期,仍比较悲观。
昨天,央行有关人士表示,货币政策有可能要回归稳健,不再大规模靠刺激拉动经济,避免经济持续通胀。一旦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地,虚假的楼市、股市、大宗商品市场繁荣将烟消云散。也有消息称,美国将在六月份加息,届时美元走强,也会导致矿产品价格下行。
从需求侧来看,受全球经济持续疲软的影响,长期来看,全球矿产品需求不可能大幅度增长。过去一个季度,矿产品需求的短暂上升,是局部、小范围、短期政策利好刺激的结果,但不可持续。
从供应侧来看,全球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大宗矿产的产能仍在持续释放,多哈冻产协议流产,布鲁塞尔钢铁会议限产计划也流产,预示着全球大宗矿产供应仍会持续过剩。受价格回暖影响,即便是前期关停的产能,也蠢蠢欲动,计划恢复生产。总体来看,全球产能过剩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综合以上因素,至少在2016年,全球大宗商品过剩的局面难以改善,而矿业的春天也不可能到来,但矿产品价格会呈现低位波动局面,短期大涨或大跌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