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脚的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泡脚也要讲究温度
俗话说,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泡脚是很好的养生手段,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泡脚。
饭前饭后30分钟不泡脚
泡脚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容易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消化功能,甚至可能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因此,饭前、饭后半小时都不宜进行泡脚。
保持泡脚水的持续温度
有些人泡脚喜欢加入一些中草药,加入中草药后的水是利用药力和热力的协同作用而发挥效用的。因此,药液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如果水冷了应加热或调换药液。
老人泡脚注意时间
老年人泡脚时间过长,容易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每次20分钟为宜。同时,要特别留意水温的高低,以免烫伤,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因为这类患者的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
婴幼儿没必要泡脚
婴幼儿是“纯阳之体”,本身就容易发热,如果再用较热的水泡脚、发汗,会热上加热。此外,妊娠期、月经期妇女以及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也不宜用中药泡脚。 (文 简宁)